•  | 
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学会动态 > 正文
北京针灸学会召开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第四届理事会
2013年11月15日 学会动态 ⁄ 共 1691字

2013年10月27日,北京针灸学会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召开,136名会员代表出席会议。

第四届理事会会长、副会长、秘书长

第四届理事会会长、副会长、秘书长

第三届理事会会长周德安向大会做了“携手团结,服务创新,为促进首都针灸事业的发展而奋斗——第三届理事会工作报告”。报告总结了第三届理事会在北京市科协、北京市社团办、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和中国针灸学会的领导与支持下,发挥理事会全体成员、理事单位和广大会员的积极作用,围绕首都中医药事业发展中心,坚持“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方向,服务提高全民科技素质为基础,服务科技工作者为基点;加强自身建设是保证的”的新形势下学术团体的工作职能定位,充分发挥科技类社团学术、组织优势和桥梁纽带作用,规范并加强学会的组织建设,提升学术,加强拓展,积极开展具有北京地区针灸特色的各类学术活动,主动完成政府、上级部门交办的各项任务,携手团结中医针灸科技工作者,凝聚力量,开拓创新,为促进首都中医针灸学发展做出积极贡献,圆满完成本届理事会确定的工作目标和任务。监事会监事朱兰代表监事会做了“北京针灸学会第三届监事会工作报告”。学会副秘书长刘志顺做了“北京针灸学会章程修改的说明”“北京针灸学会章程(草案)。大会审议并通过以上两个报告和学会章程(草案)。

学会副会长朱江就“北京针灸学会第四届理事会成员的产生办法与构成”进行说明。第四届理事会理事候选人78名,来自66个会员单位。其中,高校、科研院所10名,三甲医疗机构29名,二甲医疗机构28名,部队在京医疗机构4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3名,其他单位4名;第三届理事49人(62.82 %),新推荐理事29人(37.18 %);男性理事41名(52.56 %),女理事37名(47.44 %)。51~60岁33名(42.31 %),41~50岁39名(50 %),40岁以下6名(7.69 %);正高级技术职称45名(57.69 %),副高职称26名(33.33 %),中级职称6名(7.69 %);博士17名(21.79 %),硕士25名(32.05 %),本科29 名(37.18 %)。广覆盖、向基层倾斜、年轻化、高学历、高职称等是第四届理事会理事构成的基本特点。大会严格按照北京市科协、社团办规定,采用无记名、等额投票选举办法,选举产生了第四届理事会。会长王麟鹏,副会长王晓民、朱江、刘保延、梁立武、景向红、程海英(常务),秘书长黄毅,副秘书长王丽平、刘志顺、张万龙;监事长屠志涛。大会通过了“关于聘任国医大师贺普仁教授为北京针灸学会终身名誉会长,周德安为第四届理事会名誉会长、王居易等6名老专家为顾问的决定”。新任会长王麟鹏向周德安名誉会长和顾问颁发了聘书。王麟鹏在 “北京针灸学会第四届理事会工作要点”中指出,今后四年,是国家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医疗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时期,也是国内外针灸事业的发展面临着极大的机遇和挑战的关键发展期。面对国家、事业的发展,学会要继续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坚持为首都医疗卫生事业服务,为中医针灸的科学发展服务,为人民健康服务,努力把学会建设成为适应首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具有高度学术影响力、会员凝聚力、社会公信力和自主发展能力的科技社团。并从坚持正确的办会方针,强化自身建设,努力开创学会工作新局面;积极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不断提高学术交流质量;科普宣传,扩大针灸的社会影响;积极办好学会的各项培训工作等层面提出学会的基本发展方向。

中国针灸学会名誉会长李维衡、中华中医药学会副会长谢阳谷、首都医科大学副校长王晓民、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副局长罗增刚、北京市科协学会部副部长王晖出席会议并讲话。各位领导在讲话中充分肯定北京针灸学会在以周德安会长为首的第三届理事会带领下取得的成绩,并提出应利用好国内外针灸发展的有利时机,加快学会的组织、学术建设,积极开展多种类、多层次的学术交流与培训,做好科学传播和为会员服务等工作,争取在第四届理事会任期内有更大的发展。